一捆大葱缺秤近半 可向工商部门举报 现在正值大葱热卖之际,不少市民成捆成捆地将大葱买回家。市民张女士买了42斤大葱,一过秤却只有26斤。昨日,记者调查发现,路边卖大葱的商贩有不少存在缺斤短两的情况。 昨日上午,记者在煤机街与建明南路交叉口看到,南北两侧便道上都是卖葱的摊位,每斤的价格在0.9元至1元不等。“42斤,一斤一元钱。”商贩将一大捆葱过秤后,递给了买葱的张女士。记者注意到,电子台秤上放着一块木板,显示重量为3.5公斤,商贩并没有减去木板的重量。记者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发现,几乎每个卖葱摊位的电子台秤上都放着一块木板。 记者陪同刚买上大葱的张女士,来到市场的公平秤前,无奈公平秤没有秤砣,无法整捆称量。在市场管理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建明北路一个商贩提供了自己的电子秤,结果说是42斤的大葱却只有26斤。“早就听说卖大葱的很多都给8两秤,可就算按8两秤算,还得33斤多呢,这也差的太多了!”张女士气愤地骑上自行车,去找那个摊位。 这时,一位老大爷也希望能把自己刚买的葱称一称。“20斤。”听到记者报的数字,老大爷气愤不已:“我的这捆葱说是30斤,按8角5分的价钱买的。”老大爷决定找摊主讨个说法儿。在市场管理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,老大爷来到卖葱的摊位。摊主立即将写有“8角5分一斤”的牌子藏到身后,表示自己是按捆售卖的,一捆25元,如果老人觉得不合适,可以退货。. 随后,记者在现场了长安区*河东分局。商贩看到执法人员后说道:“我进价就是9角多,如果足斤按9角卖,就亏得血本无归了。”这位商贩告诉记者,他出售的大葱是从山东拉过来的,进货时就被卖家减了斤两,为了图个卖相好,他们还要把夹杂在其中的小葱和烂叶子摘除,大葱的价格在无形中就增加了。市民们买东西都图个便宜,如果卖价高了,就没人买,大葱只能烂在手里。 对此,省消协投诉与法律事务部副主任廉莙认为,根据公平交易原则,向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、计量正确的商品和服务,是商家的法定义务。如果实际分量不足,就属于欺诈行为。消费者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门举报,维护自己的权益。 廉莙提醒广大市民,购买冬储大葱,事先一定要问清价格、计量方式等,感觉分量不足,要及时向市场管理单位或工商部门反映。同时,职能部门应对市场进行规范,比如设立公平秤等,加大监管力度。 |